DYNAMIC NEWS
相艳萍、万国新:基于民众需求的医养结合,一石二鸟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4日  阅读:8562 来源:舜道OKEWAY

19年国庆长假后的第二天,舜道咨询有幸受江阴博医家康复医院领导相艳萍董事长之邀,与同为北医团队管理成员的江阴英智澄江康复医院院长万国新,共同参观北医团队新建的江阴博医家康复医院,近距离观摩了“医养结合康复机构”的整体建设和运营规划。

 

江阴博医家康复医院

江阴博医家康复医院是一家集医疗、康复、护理、健康体检为一体的二级康复专科医院,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紧密合作单位,以综合医疗为主体,康复为特色,医养结合为亮点,健康管理为基础的医康护养四位一体的机构。

 

 

背 景

在今年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就医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建设医养结合机构的重要纲领性部署。但众所周知,“医养结合”是一个崭新的医疗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在探索式的建设发展中,具体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真正做到符合内涵标准,真正满足健康中国的使命需求,大家还都在探索中前进。


但令人意外又惊喜的是,这次在江阴,我们见到了一个有想法、接地气,易于实现策略管理的医康养结合服务模式在逐渐形成,一家医养结合康复机构的典范正悄然兴起。


>>访谈就从医院的规划建设思路开始说起……


采访时间2019年10月9日


采访地点江阴博医家康复医院


采访对象博医家领导  相艳萍董事长

                江阴英智澄江康复医院 万国新院长


采 访 者舜道蔡晓峰

相艳萍董事长                                                                                  右一:万国新院长

 

Q1北医团队在康复领域已取得相当的成绩,是什么原因让团队关注于医养结合?


相董:

不管是康复医院还是综合性急性期医院,都要遵从一个原则,就是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江阴博医家医院地处无锡市江阴顾山区,当地工业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众多,方圆15公里内常住人口大约35万人,这些人口,需要医疗保障,需要有康复治疗,需要有长期护理,需要有老年养老,但是现在没有这个服务的提供,本地居民未来的健康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一个具备医疗康复和养老功能的健康服务综合体,一定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健康需求,对医院而言也是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Q2 在全国范围内医养结合都属于探索阶段的时期,该如何看待医养结合的建设问题?


万院:

医疗就应该基于本地居民的需求,就近解决问题,就近提供服务。只要不是疑难杂症或重大疾病,能在家门口快速解决是每一个服务对象朴素而真实的需求。比如康复,在江阴英智澄江康复医院(地处江阴澄江区,距离顾山区30分钟车程),几乎90%的患者都是澄江本地患者,这是非常有地域性的一个医疗服务。养老就更加了,远离家乡奔赴远方去养老,可能只是一首诗吧!整体医疗格局规划中的重要宗旨是只有基于民众需求的建设,才是有生命力的建设。

 

Q3 基于民众需求,医养结合的整体建设与综合临床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有何不同?


万院:

除了常规的门诊大厅、诊室、CT、MRI、高压氧仓、脑伤和胸痛急诊中心、发热门诊、实验室、消毒供应室、5间标准规格的手术室、1个高规格的介入手术室、ICU、口腔科、中医诊疗、远程会诊中心……特别联合设置康复和养老大楼,一共7层,一楼是治疗区,将近3000平米的治疗区,PT\OT\ST和物理因子、中医康复等设施,可同时容纳100人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二~四楼是康复病区,五~七楼是养老照护病区,每一个楼层内,都配有患者活动室、会议室。医院还拿出将近500平米的空间人性化地为患者搭建了一个标准的电影放映厅,深受已入住养老服务对象的欢迎。医疗不是全部,所以医养结合模式下,我们要考虑更多患者实际的需求。

 



 

Q4 大形势下医养结合可能呈快速式发展,但竞争浪潮中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相董:

医疗、康复、养老、长期护理,必须要扎根到当地居民,才能真正解决居民的健康问题和养老问题,从而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极大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办院需要基础,我作为机构管理者,很关注医疗基础,尤其是新的模式的创建。正因为博医家有相当的医疗基础,所以新的医院我们预计3年能实现财务收支平衡,5年实现较好盈利,80%的床位使用率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没有地区的医疗基础,纯外方的投资,要建好一家医疗机构至少要10年,想盈利非常困,这就是目前社会办医所存在的致命问题。


Q5 医养结合能“一石二鸟”,这个新颖的提法该如何理解?


相董:

医养结合的康复机构,不但解决了患者的需求问题,更可以解决员工的问题!对于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不管是大城市大型医院,还是小城市基层医院,都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基层医院,情况尤为严重,直接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个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个人的发展空间受限。由于养老护理服务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工作环境相对沉闷,护理人员的流失更是危机中的危机。如果能打破养老和医疗康复的隔阂,让他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那么在人员分配上,医院就可以做整体协调和部署,让更多的员工可以进入到各个服务领域,从而充分调动积极性,学习到更多的领域,大大提升员工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凝聚力,一举多得地解决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大问题!


结 语

参观访谈结束后,对于江阴模式,我感慨万千。在相董、万院长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企业家的优雅、淡定,他们的朴实无华。他们虽然投资建设管理着三家医院,但在他们内心就是简单地为居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听到的只是江阴康复创业团队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的朴素事业观。常听到万院长这样描述医院:“要说医院怎么样,那就是一直为活下去不懈努力。因为只有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了,医院才能活下去!”朴素的道理折射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艰辛和坚持。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