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医学技术快速发展、医院建设愈加完善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医学难题得以攻克,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老百姓们也能享受到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但是,医患矛盾却进一步升级,大众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感和亲近感较低,对医疗体系的不满和批评与日俱增……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除了医疗技术本身,是否还有其他需要提升的方面?
实际上,今日的医学不仅仅是医学本身。医学不仅仅是科学,也是人学,是社会学。医学人文在现代医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医疗服务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今天的医疗模式的改变,还有医院发展的趋势,指引的方向是把医学人文发展更好地融入医疗模式的改进,还有医院的发展进程中。医护队伍要提升自身的能力修养,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2019年8月18日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王贺胜副主任指出:让人文回归医学,让医学充满感情,让医患并肩作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更要重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要对病人的心理感受和身体状况同步关心。只有将医学人文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医院人文的现状
当下医院人文关怀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现在医院普遍重视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略了人文关怀的开展。现代化的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不断出现,疾病被按照不同位置或类型分配到各个科室。医学已经无限趋向于沉默的技术。患者经常被要求先做几项检查再说其它,或者被告知这个部位或症状不归本科室负责。医生在治疗疾病时,首先关心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通过各项检查报告数据的分析来寻找治病原因。而从患者角度,他们需要首先被当成是有生命的个体,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其次才是一个病人。
其次,医院在考核时十分重视疗效,却轻视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医院现存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了医护人员跟患者的沟通方式。公立医院核心的考核指标无外乎医院面积、床位、门诊和住院人数、出院康复人数等。将医患沟通情况,包括沟通的时间、态度、效果等列为重点考核指标的医院少之又少。然而医患间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沟通不当产生。
此外,医护人员大多缺乏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前述现状直接导致了人文关怀的地位得不到重视。目前高校开设的医学人文类课程大多为选修课,结课要求也很低。医院对医学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则更加薄弱。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活动的实施者,如果他们缺乏对人文关怀的了解,又如何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用这种理念去医治患者?
医学人文发展的内涵
人文到底是什么?人文强调的是人类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秩序和伦理规范。医学人文则是“应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医学的本质与价值、卫生保健的目的和意义、医疗保障的公平和公正等问题进行探讨的活动”,强调对待他人的善行和在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中的伦理价值,要求医务人员以人道的精神关注和关心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和人格尊严,要求在治疗疾病时既要提供医学科学服务,又要兼具医学人文服务。
医学人文更通俗易懂的解释,指的是这样一句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疗手段有限制,尽管医者尽力去帮助,但是很难让人长命百岁,或者是长生不老,也很难让人不得病,但可以让别人晚得病、少得病、得小病,得了病之后能够看好病,这里需要人文情怀去对待。同时,医护人员要把这些情况跟患者讲清楚,帮助他们认识到今天医疗的局限性,正视生命面临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让每个人得病之后,或者进入老年之后,都能有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安慰。在这个过程当中,“总是安慰”提示的便是医者仁心。
随着科技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医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医务工作者理应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制约,并且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自觉运用生物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来指导临床实践。医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从诞生起就包含着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是医学的本质和最终目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医学的本质就是人文。我们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正是医学人文的体现。
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
医学人文走入临床,不仅体现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还可以提高医院服务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快速融入到医疗服务中,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的医学实践模式。但不管技术怎么发展,医疗技术操作者还是医生,接受者还是病人,即使互联网医疗,也脱离不了医疗的基本模式是医务人员和病人的相互协作,并且这种模式有温度、有情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断、辅助治疗,但不能替代医生。
越是科技发展,越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就越会得到体现。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说过:“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了解一个病人,比了解一个病人患什么病更重要。”医学服务的对象是已经有生理或心理疾患的人。科技的发展只能帮助我们认识疾病、治疗疾病,而了解病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需求,需要医务人员综合运用人文、社会、家庭和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从环境、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全方位分析疾病原因,从人的综合因素去考量问题,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帮助,实现人文关怀。
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不仅能帮助医者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也能让医者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从心底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对患者施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这样,患者才会感受到医生对消除病痛的期望,进而对医生充满信任和感恩,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患矛盾随之化解。医者人文精神培育能让医者理智和深远地看待医患矛盾,真诚地为患者服务,长期遵循“所谓医者,仁字当先”的原则,让患者对医疗事业给予充分的信任,对不可避免的医疗事故能给予谅解,医患矛盾得以改善。
正确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维护医疗服务市场正常的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必须从加强医师人文教育,提升医患沟通能力入手。在医学实践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以人为本”地为患者考虑,真正地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使患者感受到亲情一样的服务,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提倡医学人文精神建设是化解医患矛盾,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一剂良药,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医学人文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健康中国建设给医学人文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最好的历史机遇。《“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特别强调,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谈到,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健康中国”离不开医学人文建设,“建设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务人员队伍,不仅要有更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优良的技术水平,更要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的能力。
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教授说:“在未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整个医学发展过程当中,把医学人文做好,对整个国家的医学事业能够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医学人文与医学技术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要在诊疗实践过程中体现对生命和健康的关怀,对病人心理和生理的关注与体贴。临床实践是医学人文的主要载体,医护人员是践行医学人文的主体。当前的一些诊疗行为,对病人的生理或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冲击或影响,虽然疾病治好了,但病人总体感受不良。因此,医疗服务要注意以改善病人的就医体验、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为目的,尤其需要关注到病人的心理问题。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等现象,对健康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过去的发展理念,是以疾病诊疗为中心的,而今天的健康是大健康,是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大健康概念,所以整个服务是按照大健康的理念来确定的。对医疗的需求,对健康的需求的多元化,对医学人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打造有温度的医院
建设一个有温度、有人文关怀的医院,是一个长期且深入的过程。就像盖房子,需要有扎实的根基,不断地添砖加瓦,才能拔地而起,才能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体验。建立人文关怀制度体系,为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丰富及优化人文关怀制度体系,加强医院人文关怀建设,从而提高服务品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及获得感。
1. 加强医院人性化设施建设
医院环境形象是医院内在气质的外在表现,安全温馨、舒适宜人、亲切自然的就医环境能给患者以信任感和安全感,要从患者安全、舒适、方便的角度出发。此外,医院的管理也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简化流程、方便患者为出发点。例如导医人员随时解答病人疑问;备候诊椅、饮用水、轮椅和就诊服务指南等方便患者就医;舒适洁净、亲切友好的空间环境可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2. 融入医院管理制度,打造医院文化
将人文关怀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结合社情、民情、院情,与医院内部的专业制度、日常工作、程序流程、服务细节等深度融合,把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项医疗服务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蔚然成风。通过褒奖先进、绩效考核、第三方测评等多种手段,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激励导向,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搭建人文关怀制度体系,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3. 以病人为中心,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医院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患者,要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病人第一”的服务理念,以患者为本,努力满足他们多层次需要,变被动、单一服务为主动、全面服务。医前服务遵循“防病胜于治病”的原则,提供健康咨询、义诊服务、科普宣教等;医治过程中要提供细致、周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总之,医院应由单向服务向整体人性化服务转变,不断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4. 坚持“以员工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在患者身上,是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获得全面优质的服务。而医疗工作的全部目标和服务是通过医院员工实现的,所以“以员工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以患者为本”的前提。医院的管理者应把员工看成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尊重、信任、爱护员工,增强员工归属感。其次,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的讨论,并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提高员工参与医院管理、改革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并产生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关注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给员工创造发挥才能的机会。
5. 开展健康教育园地,实现医患有效沟通
医院门诊流量大、候诊人群多,为避免患者等待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可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院报、健康小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根据疾病种类、不同季节流行病等情况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针对不同年龄、性别、阶层的人,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等,通过传授健康知识,答疑解惑等便民措施,拉近医患距离,实现医患有效沟通,降低医患纠纷等不良现象。
医院的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做好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能增强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更加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同时,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理解也会增加,群众就会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因此,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既有利于重新增加群众对医务人员的理解,缓解医患矛盾,又能增强医务人员自身的荣誉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
医学人文发展的需求包括对当代医学人才的培养,一个方面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整体的教育理念,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里面也要考虑到。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通识教育,因为人文是由多学科交叉才能形成的,这种情怀一方面是学习,还有一方面是实践。当然,在教育过程当中怎么更好地进行人文课程的建设,也变成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结 语
医学人文是一直被需要的,不是说今天需要或者过去需要,而是永远都会需要。只要人类存在它就需要,因为只要人类存在就会有疾病,就会有生老病死。医疗服务肯定不能只是单纯的同等的医疗技术服务,它是医疗技术服务+医学人文,才是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所以医学人文情怀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