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本文我将以我母亲的个人经历作为例子,探寻“污名化”如何影响人们看待自己的身体残障,如何阻碍他们获得康复服务。此外,还将讨论如何克服“污名化”带来的阻碍,如何做出改变。
“污名化”对残障人士的影响
残障人士被“污名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残障的特征相对外显,比如截肢,从而引起的被污名化。另一种情况则是残障特征不外显,但患者由于担心被歧视和污名化,常会选择隐藏他们的伤残。而后一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失去从他处获得支持的机会。

这些对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和假设会导致歧视。图1展示了残障人士在就业、住房或其它机会上可能都会遭到拒绝。种族、性别等因素也会影响歧视。残障黑人或残障女性可能会受到双倍的歧视。而我的母亲,作为一名黑人女性残障人士,意味着她遭受到的歧视和偏见是一般残障人士的三倍。这些负面印象可能被残障人士内化,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损害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效能。
“污名化”如何阻碍康复
当我的母亲使用拐杖时,她经历了残障污名。而当她开始使用轮椅时,污名甚至更为加剧,人们对待她的方式就好像她经历了丧亲之痛或其它巨大灾难。有些人会觉得跟我的母亲呆在一起很羞耻。有一次母亲参加会议时,一个女人甚至在未经我母亲允许的情况下,直接把手搭在母亲身上来祷告。很多人理所当然认为我的母亲没有工作,而当他们发现事实上我的母亲是一名全职医生时,他们都非常震惊。
我们如何克服这一康复障碍?
她的回答让我们感到震惊。我的母亲用的是电动轮椅,她也可以开车。停车场就在诊所旁边,一名护士陪我走到停车的地方。我们对此表示不理解,希望她给我们一个解释。而她给不出任何解释,却一直跟我们争吵。最后,我们坚持与为我手术的牙医沟通,牙医过来向我们道歉,并表示母亲可以陪我回家。这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污名和假设可以怎样引起偏见和歧视。
我们如何解决牵涉到如此多人的公众污名?媒体可以改变人们对于残障的观念,尤其是在不了解残障人士或生活中鲜少与残障人士接触的人群中。其中一个方法是调整媒体所使用的残障相关的语汇。比如,媒体常常会使用诸如“遭受“或”罹患“等强化“疾病形象”的词汇,而这些词汇会倾向于将残障人士描述为无助的被动的受害者。
以我的母亲作为例子,要说“她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不是“她在忍受类风湿性关节炎”。只需要准确地描述现实,不要强加任何多余的涵义。正面的词汇不止给公众,也给残障人士带来积极的改变,因为负面的描述常常会被残障人士内化,影响他们的自我形象。媒体还需要遵循残障的社会模型,在日常媒体中融入残障人士的形象,构成社会的多样化面貌。一项研究表明,积极的残障人士形象,尤其是在电影中,可以促进公众对于残障的积极看法。当我们继续在媒体中“正常化”残障形象,我们就可以逐渐消除残障污名化。
结 语
污名会对残障人士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可能阻碍他们获取医疗和康复服务。而由于残障人士普遍面临着各种二次并发症和共病,消除这些阻碍因素至关重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参与。媒体在改变公众对于残障的观念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残障人士应被视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可以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形成长远的影响。比如史蒂芬霍金,尽管身患残障,也在他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最后,我们应更多地关注残障人士能够做的,而不是不能够做的。我的母亲虽然无法行走,但是她可以作为一名全职医生,治愈患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康复医学也可以发挥很多的作用,因为它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残障人士,而生物社会模型正是这一学科的基础。因此,康复医学应该站在最前线,消除对残障人士的污名化。
郑州济华骨科医院接受CARF总部Chris女士来访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临汾今正元医院“追求卓越”之路新起航
[国际交流]报名--康复军团二期对话CARF 探秘康复整体化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