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NEWS
信仰的另一面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7日  阅读:3584 来源:舜道OKEWAY

突然想到一段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不逾矩。真的是富含极大的真理啊,把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了了几个字,竟然表达了那么清楚,感概于孔老夫子的智慧之余,思绪难免发散了开去。


中华文明,浩瀚博大,灿若星芒,那么多有智慧的语句,故事、道理、箴言,又怎么能数得清。可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怎么那么多的文化,都似乎跟自己无关了呢?看看现在的周围,包围着我们的看得见的、听得见的、摸得到的、感受得到的,各类媒体传播,比如电影、电视、电台、报纸、教育、生活等各种传递给你的,似乎就跟我们一直拥有的文明,不是那么有关系了,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或者遇到和历史相关的内容,除了“古装肥皂剧”。远的不说,就说过年期间,上香拜佛的,只要是寺庙,都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手里烧的是香,心里念的是保佑。佛法无边,但又有几个人知道佛法是什么呢? 

凑巧,前几日听了一堂圣经传教的课,大家都捧着圣经慢慢的读,慢慢的理解,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跟看一本小说或者电影剧本没有多大差别。没有压力,只是一种放松,一种学习思考, 去感受爱,感受信念。我也在思考,我思考的是,这就是他们传播信仰一种方式吗?西方人以前就是这样的吗?直白的文字,宽松的氛围,永远不变的形式,教堂还是那个教堂,圣经永远还是那本圣经......
    

人们一遍一遍的读它想它用它,你看,多少现代小说电影大片,都是出自圣经里的一小段故事,就这么一本不太大的经书,可以流传千百年,一直被当成心灵的寄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强大的力量,我觉得就是因为被完整的传承有最大的关系。
昨天看到一微博说,西游记如果能拍成指环王一样,那么一定能票房席卷全球,因为西游记里的故事情节要远远胜于指环王。有人说拍不出来是因为我们缺钱。其实,在我们这里,钱根本不是困难,困难是你的思维。又有多少人,会认为我们的文化,是可以用到现在的呢?现在是科技时代,数码时代,我们是否会认为那些古老的文化,只能进博物馆了呢?

改革,是来自于西方国家常用的一个词,改革的宗旨是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让我们的为之努力付出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样,我想到了我们曾经那么常用的一个词,跟改革是那么的贴近,这个词就是——“革命”,从字面解释,革命的宗旨,是推翻旧的,创立新的。创新是需要的,但是不是一定要推翻旧的,放弃传统的,就是改革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说回到文章开头的论语里的话,关于四书五经,都说文字难懂,看不下去,大家也知道这些文章好,但是一本你看不懂的书,有什么好? 如果有人一直用一种我们能接受的方式,以传教的方式,跟我们讲述这些经书的道理,让我们能够去理解,从而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和智慧,那该有多好!这,很难做到吗?
       

也许很难,但是值得我们去试试,目前的互联网时代,一切复杂的都可以变得简单,时间不是问题,地点不是问题,语言不是问题,区域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开始?

 

还有一个现象很有趣:

喜欢摄影的人,都知道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他把胶片底片能够记录的光的影调,分成十个区,而能够有丰富影调的是从3区开始一直到7区,也就是说3区以下和七区以上,基本是没有什么影调的。天哪!这跟人的一生有多大的相似啊!30岁之前,属于学习和积累阶段,人生在世上基本不留痕迹,70岁以后,一切都将淡化。这跟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有多一致啊。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和一百多年前的亚当斯,一个东方,一个西方,碰撞了。


知道圣经很伟大,但也知道“华经”更伟大,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看到有多如牛毛的“华经”传教士,活跃在中华大地,甚至世界各地,那该多好......


相关阅读
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