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NEWS
卫计委:增加检验、影像、康复、护理、体检等10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方便社会资本投资医养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8日  阅读:2581 来源:舜道OKEWAY
国家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开明和具有实效!


之前卫计委在已经批准、制定五类独立设置机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的基础上:
1、医学检验实验室
2、病理诊断中心
3、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4、血液透析中心

5、安宁疗护中心


再增加批准五类单独设置的机构:
6、康复医疗中心
7、护理中心
8、消毒供应中心
9、中小型眼科医院

10、健康体检中心


 

增加的原因在哪?有什么好处?对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养老服务有什么影响和促进?请看完本文。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会议由卫计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主持,卫计委法制司副巡视员龚向光、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毛羽等嘉宾出席。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法制司副巡视员龚向光介绍国家卫计委推出了卫生计生领域“放管服”十项重点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序以及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增加康复、体检等五类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等。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了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毛羽副主任向大家重点介绍了北京市医师电子化注册工作的进展情况。



其中的各项改革、措施、数据和未来规划、政策都与医护人员、医疗投资人和行业从业者息息相关。现在中国健康养老地产联盟公号jkyldc编辑把其中的重点举措和重要数据摘要出来,方便大家阅读和参看。


一、十项重点改革举措

卫计委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推出了卫生计生领域十项重点改革举措,这些措施包括:


第一,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审批,实行备案制。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做好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督导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已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宁疗护中心等五类独立设置机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的基础上 卫计委发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全文);鼓励开办中心,助力社会办医 ,再制定独立设置的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等机构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拓展社会投资领域,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第三,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进程。在2017年7月1日各省市启动电子化线上注册管理的基础上,全国3715个开设医疗机构、医师、护士注册的政务服务大厅全部联网注册,为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和医师、护士执业注册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


第四,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进一步简化三级医院的设置审批。各级卫生计生部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医疗机构审批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审批信息共享。


第五,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两证合一”。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医师执业证书加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相关内容。


第六,进一步提升医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外国医疗机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合资或者合作形式设立的诊所,放宽外方投资股权比例不超过70%的限制。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投资者分别按照CEPA和ECFA协议执行。


第七,探索在国务院批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对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省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并加强监管。


第八,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全面清理相关文件或规范中存在的各种无谓证明。取消医疗机构申请医疗广告时提交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章,改为加盖申请人公章。开展社会办医疗机构需出具验资证明的相关材料清理取消工作,加强后续监管。


第九,推进信息共享和办事承诺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


第十,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工作。


二、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进展的情况
1、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数量和地点的限制。
2、在新农合定点医院方面,要求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纳入到定点医疗机构范围。
3、增加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五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进一步拓宽办医渠道,丰富办医层次,鼓励社会力量连锁举办,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4、卫计委在今年2月发布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中,医师“一次注册、区域有效”,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截止目前,全国共有6.6万名医师多机构执业,其中到社会办医的占69.6%。
5、4月,卫计委印发了《关于加快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 。各地以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构建配置合理、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准入管理模式,为社会办医、医师多点执业打通审批环节的“最后一公里”。

6、截至2017年4月底,全国社会办医机构有44.4万家,占医疗机构总数的45%;社会办医院有1.69万家,占医院总数的57.2%。2011年至今,公立医院数量基本持平,社会办医院数量累计增长100%。


全国共有区域医学影像中心342个,区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是689的,区域病理诊断中心185个,血液透析中心147个,安宁疗护中心13个。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连锁化、集团化、成规模、上档次地提供这样一个第三方服务。


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的设置审批,实行备案制;

二是再增加5类独立设置的机构类别;
三是加快推进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
四是进一步简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序,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五是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两证合一”;
是对于以合资合作形式设立诊所的,进一步给予优惠政策;

七是清理医疗机构审批中的一些无谓的证明材料。


记者提问:为何要增加十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

A: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答复:

我们第一批次增加影像、检验等五个类别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我们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现在全国医院有29000多家,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接近100万家。如果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设检验、影像、病理科室,专业人员不够,比如现在病理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还是短缺的另外一方面,二是小而散地设置这些辅助医技科室,质量没有办法保证。所以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整合相关的资源,集中设置第三方或者二级以上医院的相应资源,对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开放,有利于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另外一些高端的比如像基因测序这些检验技术,在一家医院开展的业务量也不是很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能有第三方独立的来提供服务,利用契约式的方式进行管理,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也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同时也有利于质控,保证我们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另外一方面,比如香港,在座的媒体朋友大概也看过,一座写字楼里会有很多诊所(欢迎关于对设立“诊所”大楼、国际医疗健康中心、国际健康城等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与主编微信fnds010交流、沟通、合作),这些诊所给患者看病之后,需要做的检查,可以到第三方机构去检查,大家共享医技的资源,这也是国际上的经验。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我们增设了这五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一方面是促进社会力量办医,因为根据目前的统计,截止到目前,全国共有区域医学影像中心342个,区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是689的,区域病理诊断中心185个,血液透析中心147个,安宁疗护中心13个。在这里边有一部分是属于二级以上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大部分还是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社会力量在这些领域投资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目前主要是以社会力量举办为主,也很有力地激发了社会力量的投资活力。


下一步,我们也鼓励举办连锁化、集团化,一方面有利于质控,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源共享,再一个也符合我们的成本效益。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连锁化、集团化、成规模、上档次地提供这样一个第三方服务。谢谢。



这一次卫计委准备再新增五类独立设置的机构类别,现在正在起草制定相关标准,这五类包括独立设置的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之所以再新增这五类,主要是基于几个考虑,一方面国家在推进医养结合,医疗需求是老年人养老的最大需求,我们已经设置了安宁疗护中心,主要是针对中末期疾病的患者,比如晚期肿瘤的患者。这次新增的两类,一个是康复医疗中心,另一个是护理中心,主要针对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长期的慢性病需求。比如有一些日间护理和照护,可以在护理中心,还有一些有康复需求的,可以到康复医疗中心。


另外,关于健康体检中心,还有中小型眼科医院,目前社会力量提出来的申请比较多的,社会力量要跟公立医疗服务体系错位发展,更多的还是瞄准非基本医疗的需求。我们准备针对体检中心专门来做它的基本标准,也方便社会力量举办这一类医疗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健康需求。


还有一类是消毒供应中心,我们知道消毒供应中心事关医院感染控制,也是医疗安全不可突破的底线。规模比较小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级别比较低的一些医院,在消毒供应方面缺少力量,由此也会导致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所以我们现在借鉴了一些国际经验,也是基于一些地方前期做了一定的探索,我们比照着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的思路和原则,一方面鼓励大医院,如三级医院,把它的消毒供应中心向区域开放,集中进行消毒处理,为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第三方的集中消毒供应中心,为这些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方面的服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我们知道,现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都已经在采用这样一种模式,独立设置的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和医疗机构之间采取契约式服务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医院运行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文章均来自网络新闻,版权当属原作者,如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
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