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周刚过去一个节日是教师节,正在过的一个节日是中秋节,这两个节日非常有意思,都是特别讲人情的节日。礼尚往来,表达心意,成为这两个节日里大家普遍在做的一件事。由于教师节有其特殊的意义,对于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向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教师节的来历与背景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在确定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这件事上,据说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谢冰心、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最终1984年12月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
正面影响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每年的教师节,中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负面影响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出给教师送金钱、礼品卡等情况,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收礼同样涉嫌受贿。教师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长们的金钱或者礼品、礼品卡等“财产性利益”,为对方子女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数额较大,就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要不要送礼的观点交锋
到了今时今日,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家长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几乎所有学生所在的班级学校都会有一个家长沟通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做很多事情。教师节尊师重教的礼仪,自然就落到了家长身上,在一个沟通平台上讨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作为家长,是很难开口说不的。
根据一个杭州的电台节目调研统计,有51%的家长同意送礼,49%的家长表示不想送礼。
教师节送礼好不好,正反的理由都很充足,说实话,很难下定论。我们认为送礼没有问题,问题是送礼的味道变了。
从管理的角度来探讨送礼文化与送礼规范
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来考虑——
评估并清楚掌握机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文化多样性;多样性的内容包括精神信仰、节日、饮食控制和偏好、服饰、态度、语言以及怎么样和何时使用翻译。
从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的要求方面来考虑——
机构应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对于互赠礼物的行为设定规范制约。一个机构的道德行为规范需要考虑到服务中涉及到的相关准则,职业协会的道德规范,商业、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道德行为规范,机构自身的任务和核心价值等。
礼尚往来是一种文化,无可厚非甚至值得尊重。送礼是自古以来就有中国外国都有的礼节现象,不送和送都要看是否“合法合情”,当然如果送礼违背了“心愿表达”的初衷,那就真的不合适了。
愿我们的社会,因为“有礼”,而变得“有礼”!
说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