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NAMIC NEWS
医养结合:探索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4日  阅读:4812 来源:网络

【关键词】医疗机构筹建养老服务驿站、老年医疗入户服务、家庭医生优先签约老年人

如何能让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医疗和养老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分离的,中间缺乏有效衔接,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将针对医养结合当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难点和堵点,从优化审批环境、增强服务能力、加大保障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以此推动医养结合的深入发展。



医疗型养老驿站为老人争取救护时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朝阳区松榆里社区养老驿站里传出老人们的阵阵歌声。在活动室,最内侧的桌子上摆放着八个热水壶,上面分别标着失眠安神茶、润肺化痰茶、清咽茶、降压茶等字样。驿站会根据季节的变化及老人的需求,为老人们准备相应的热饮。据了解,由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的松榆里社区养老驿站,是北京首家由医疗机构筹建的养老服务驿站,可长期免费向老年人提供中药泡洗、中医按摩、中医巡诊等服务,还免费提供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制的纯中药药茶,帮助老年人调理身体。

“如果这是在家中,后果不堪设想。”一位老人的家属提到此前发生的事仍心有余悸。前年冬天,83岁的常佩华老人在驿站吃过早饭,驿站工作人员褚晨荣发现老人有些异常,马上过去问询并让老人卧床休息,根据当时的情况为老人服用了急救药。与此同时,褚晨荣与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医生五分钟后到达驿站,诊断出老人血压高且心律失常,在采取了必要的救护措施后发现老人的血压值仍旧在攀升,医护人员联系了999,通过999急救中心的绿色通道,经过治疗老人最终脱离了危险。

褚晨荣说,在驿站内发生这种突发情况,通过驿站的医疗优势,可为老人争取救护时间。据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王俐民介绍,松榆里社区内老年人口多,与子女分开居住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老人属于空巢或独居,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驿站建在社区里面,能够就近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护人员每天都会到驿站巡诊,每周进行两次义诊,针对刚刚出院急需康复照料或失能失独失智等特殊的老年群体,按需提供上门出诊服务。


长期卧床老人有了医疗入户服务

此前,东城区吉祥社区负责人找到北京市隆福医院,称社区内有一位体重达200斤的老人,住在社区内一幢没有电梯的老楼的六层,最近需要做白内障手术,但是行动非常不方便。经过各方协调,老人去医院做手术的问题解决了。但他还需要定期到医院抽血,复查血液指标来调整用药,隆福医院随后为老人提供了上门医疗服务。像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社区里并不少。隆福医院于2011年成立老年医疗服务中心,成立的初衷就是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后来这项便民措施扩大到为从本院出院的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复诊及进行简单的医疗处置。

目前,老年医疗入户服务已推广到全区范围,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的出诊次数达到了1000余次。服务项目从最初的更换尿管、胃管,增加到抽血、拆线、PICC(中心静脉置管维护)、心电图、褥疮的清创换药等。此项服务不仅解决了长期卧床老人的日常就医需求,同时从根本上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

隆福医院还在老年医疗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八支“医养结合服务队”,穿梭于大街小巷和各条胡同之间。人员组成涵盖老年病医生、护士、中医、康复、营养、临床药师、心理等专(兼)职的医护人员组成,配备了便携式专用移动医疗设备服务包。对居家养老人群开展入户服务、体检、义诊咨询、患者出入院管理及回访等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慢病管理、保健预防的一体化服务,解决了居家养老的医疗难题。对于有需要的居家老人,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就可以预约上门诊疗时间,老年医疗服务中心根据老人需要调度专业医护小组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入户服务。老年患者可以获得一整套从门诊、住院、出院、居家再回到医院的“闭环式”服务。


“家庭医生”精细化诊治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今年北京市机构改革,组建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要是将市卫生计生委、市医改办、市老龄办以及市安监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等整合,也就是说,除了卫生计生委原有职责外,增加了老龄工作协调和职业健康监管等职责。随着职责任务的调整,对于医养结合的要求更高。今年将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让老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签约。

近年来,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很大进展,在特色服务和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全市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已超740万人;去年上门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患者共计14万人次。去年,市卫健委先后印发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丰富签约服务内涵,确定老年人、孕产妇等五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推行新全科医疗预约诊疗方式,开展对签约患者的精细化健康管理。卫生计生部门同时加强与农委、民政、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共享相关人员信息,做好重点人群签约服务,重点做好对低收入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保服务全覆盖。


文章均来自网络新闻,版权当属原作者,如有侵犯,请及时联系我们;若未标明来源,敬请谅解!

Related reading
  • Shundao News
    [国际交流] 中国康复管理专家代表团访美后续报道:康复事业的领跑者——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在过去一个月中,我们陆续报道了中国康复管理专家团在美国的实地探访活动。是不是对CARF中国代表团赴美之行的精彩内容还意犹未尽?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来自前方受访机构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全球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和研究机构,在他们的刊物首页上对此次交流盛况所作的展示吧!
    Shundao News
    [学术会议]金陵康复论坛现场报告
    由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及江苏钟山老年康复医院承办的首届“金陵康复医学高层论坛”于2012年7月22日-25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钟山宾馆)盛大召开。
  • Shundao News
    西安非公大会舜道论坛最后一次通知-见证舜道七年康复质控深耕!
    舜道质量论坛组委会的筹备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过,作为持续运营的中国康复质量第一品牌会议,西安非公大会上的舜道质量论坛的神秘面纱正一步步被揭开。每一次质量论坛的筹办,都凝聚了我们对康复行业质量的深度探究。
    CARF News
    CARF国际宣布聘用黛博拉·威特姆为公共政策领域执行董事
    亚利桑那州,图森,2017年9月26日—非盈利健康和人类服务领域认证机构CARF国际宣布,从2017年10月3日开始,聘用黛博拉·威特姆担ž任公共政策业务领域执行董事, 威特姆将领导CARF,继续对全国范围内健康领域政策制定进行评估和响应,她将向法学博士Darren M. Lehrfeld汇报,Darren是CARF首席认证官和首席法律顾问。
  • CARF Progress in China
    山城重庆初探CARF建设
    2015年年初,重庆市渝西职工医院,开始正式引入CARF标准,着手用国际最先进的标准体系,来帮助医院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的康复机构建设。在中国西南地区,首次叩响了CARF的大门。
    CARF News
    Ongoing Improvement of Quality Management
    CARF continuously improving quality management framework